ISO14001认证的特点有哪些?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,是指依据ISO14001标准由 第三方认证机构 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。ISO1400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一份标准,是ISO14000族标准中的一份标准,该标准于1996年进行首次发布,2004年分别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,目前最新版本为ISO14001-2015。 1、对核心要素实施情况的评价 组织在运行体系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各项核心要素的功能,提高环境管理水平,包括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不断深化、组织机构与职责的不断完善、培训内容的不断深化与扩展、运行控制与应急响应程序的不断完善、加强体系运行的监督检查、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不断强化等。另外还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评价工作: 1.1法规适用性评价 ISO14001认证标准特别强调对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。实施ISO14001系列标准,要以中国的环境法律、法规以及各级政府部门有关环境保护的决定为依据。 1.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验收性评价 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(实质控制)是对重要环境因素实施控制的主要形式。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类型通常有;改善型、管理型和监控型。 1.3文件适宜性评价 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编制了一套程序文件,但是运行时会发现实际情况或许与当初设想的有出入;又或者组织机构和职责因有调整而发生变化,对这些情况都应该即使作出相应的文件评审和修改。 1.4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适用性评价 组织往往缺少对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的适用性评价和评定。应急准备和响应是对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的一种特定形式,ISO14001标准中的其他要素都是围绕重要环境因素来开展管理活动的。 1.5法规符合性评价 组织在进行4.5.1监测与测量时,不知道怎样对监测与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价,除了对运行表面的设定不准确之外,更重要的是组织不懂所收集的法律法规如何运用,无法有效地比照法规条款来进行对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。 企业可根据此特点开展工作,有利于顺利取得证书,改善管理。。 2.ISO14001标准要求建立动态的环境管理体系,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是对要素的更新。 2.1环境因素的更新 当组织活动和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都要重新识别评价环境因素,使其对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。 2.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针的更新 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应是动态的,当组织的产品、活动或服务发生改变,所对应的项目有更改时,就应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修改,使之与该项目相适应,保证持续有效。 2.3应急计划和响应程序的更新 组织在演练或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评审和修订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,寻找差距所在,寻求机会,完成更进一步的改进。 2.4实施内审与管理评审 实施有效的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,主要为了检查体系的有效性、适宜性和充分性。经过体系的自我发现,可以判断组织是否按要求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,体系是否按计划要求开展实施,是否实现了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。 3、关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许多审核员认为审核一个EMS的有效性包括两方面。一是体系的有效性,即体系能保证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;对体系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能实施有效控制;通过对体系的监测测量、不符合项的纠正与预防、内审和管理评审等要素的实施,使组织的体系形成一套能自我发现、自我纠正、自我完善的机制。二是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效果的有效性,即污染预防方面的绩效;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方面的成效;改进产品的性能、降低产品使用中对环境的影响,实现产品废弃后的再生资源化,强化环境管理体系整体不断改进的环境绩效。 4、众智总结 组织在体系建立伊始往往是告诉重视这项工作,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完成体系的构建和认证工作,而对体系的稳定则重视不足。在组织的发展和规划中也极少考虑体系的维护和改善的需要,在持续改进方面理解不透彻,还有很大的欠缺。新版的ISO14001标准即将出台,环境管理工作者要开始研究工作,尽快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具体办法,使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更具有中国特色,更符合中国国情。
|